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

跑馬燈玩賞的燈



漢語釋義
跑馬燈,即走馬燈。一種供玩賞的燈。用紙字幕機片剪成人馬的形狀,粘在燈殼裡的紙輪上,由火焰推動空氣,使紙剪的人物轉動。 劉輝山 《歡慶紅色中央政權的誕生》:“六面都畫著人民勝利圖的跑馬燈,團團直轉。”

出處用途
中國傳統玩具之一,燈籠的一種,常見於元夕、元宵、中秋等節日。燈內點上蠟燭,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,令輪軸led招牌轉動。輪軸上有剪紙,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,圖像便不斷電視牆走動。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,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,故名走馬燈。走馬燈內的蠟燭需要切成小段,放入走馬燈時要放正,切勿斜放。

表演形式
有點類似蕩湖船。但跑馬燈只有在過年時才有演出,時間也限於正月的頭三、五天。跑馬燈隊伍有十余人,全都是男性,行當分工明確,跑馬的是些十二、三歲的孩子,其余則是二十出頭的後生。那些孩子臉上都塗了厚厚的油彩,身穿五顏六色的衣服,跨著用竹子作骨架糊上紙的馬。馬頭在前,馬尾在後,雙腳權當馬蹄,模仿騎馬動作,搖頭擺尾,忽停忽躍,來回穿梭十分滑稽。在跑馬時,旁邊有樂隊伴奏,有鑼、鼓、鈸、簫、二胡等。值得一提的是打鑼的,他扛著一個木架子,上面掛著大小七、八面鑼,表演時把架子往牆上一靠就敲打起來。

跑馬燈亦叫“走馬燈”、“調馬燈”。馬燈,是仿照馬的形狀用蔑扎紙糊而成,也叫“竹馬燈”。分馬頭與馬身兩段,捆縛在扮演馬燈舞者腹前和背後,人居中間,走起來像騎馬一樣,俗稱“馬頭軍”。一般為8匹,其中白馬6匹,胭脂馬(紅馬)2匹。元宵節前後,在城區大都由十歲到十三歲的男孩組成,每人胸前有一紙扎馬頭,下掛著一個小鈴,背後有一紙扎馬尾,用帶系在身上,跑起來能上能下左右擺動,馬鈴叮叮作響,手中拿著一根竹竿當馬鞭,晚上,馬頭、馬尾中部都點上蠟燭。表演時,由一個或兩個孩子扮演馬童,呼引馬隊,出場表跑馬燈演。孩子們邊跑邊唱,加上舞蹈動作,走成“三角”、“連環”、“剪刀”等各種隊形,樂隊齊奏,曲調婉轉動聽。跑馬燈大部在住宅前空地上或中堂上表演。演完後由主人賞給柑桔、炒米、蠟燭等,也有給錢的,賞銀牌的。清郭鐘岳有詩雲:“歌唱新年樂意騰,滿城爭演上元燈。滾龍走馬喧通夕,火樹銀花燒不廣告招牌盡。”

博主好站推薦:氬焊機,陽極處理,電鍍,硬陽處理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